端午節由來之一:紀念屈原 屈原,羋姓,屈氏,名平,字原,楚國人,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於屈地,因以屈為氏。官拜左徒,為楚王近臣。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,且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,任三閭大夫,常與楚懷王商議國事,主張楚國齊國聯合,共同抗衡秦國,多次反對楚懷王與秦國交好的舉動。 楚懷王在位的最後一年,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,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。對此,昭睢、屈原勸告楚懷王不要去會盟秦昭襄王,但楚懷王不聽勸告前往會盟,結果被秦國扣留,此後由楚頃襄王繼位。 楚頃襄王六年,楚頃襄王謀劃再與秦國講和,屈原斥責楚頃襄王和子蘭,楚頃襄王大怒,屈原因此被驅除出郢都,被流放於更偏遠的江南地區。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,秦武安君白起率軍攻破了楚國都郢都,楚頃襄王被迫遷都。 屈原雖日夜思念郢都,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而十分痛苦和悲傷,從行至長江邊,作《懷沙》一賦。在五月五日這天懷抱一石,投入汨羅江而死。 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,划船在河上尋找屈原,並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蝦吃,希望河中魚蝦不要吃屈原的屍體,最後演變為划龍舟、包粽子的習俗,以紀念屈原。 端午節由來之二: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,楚國人,投奔吳國時,封於申,因此又叫申胥。 在楚國時父兄均被無道的楚平王所冤殺,後來伍子胥逃到吳國受吳王闔閭重用,幫助吳國富國強兵,並且助吳伐楚,五戰而攻入楚國首都郢城。 當時楚平王已死,伍子胥掘其墓,鞭其屍三百,以報父兄被屈殺之仇。 吳王闔閭死後,其子夫差繼位,吳國更加強大,攻打越國,一舉取得勝利,越王勾踐請和,夫差許之。 此時的吳王夫差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,開始驕傲自大起來,聽不進逆耳忠言。伍子胥建議他徹底消滅越國,以絕後患,夫差非但不聽,反而聽信伯否的讒言,逼迫伍子胥自盡。 伍子胥憤恨自刎,留下遺言,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雙眼挖出,掛在東城門上,他要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亡吳國。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,令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,於五月五日投入錢塘江中,因此相傳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。 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。據說,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,用白布蒙住雙眼後才舉劍自剄。 端午節由來之三:曹娥投江尋父 曹娥,東漢人,她的父親曹盱是一位術士,經常親自划船到江中做一些唱歌迎神的工作。在曹娥正好滿十四歲的這一天,曹盱划著一葉扁舟,從舜江逆流而上去迎接潮神(潮神是指伍子胥),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,江面上突然起了風浪,小船被一個大浪打翻,旋即被江水吞沒。 由於江面風浪太大,岸上的人們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,一時不知所措,無法及時相救,只好嘆息著離去。曹娥聽到父親落江的消息,哭著奔跑到江邊,一邊悲痛欲絕地喊著父親,一邊沿江不停地尋找著父親。 十七天過去了,曹娥在江邊日夜不停地尋找著,哭聲幾乎傳遍了整條大江。在江邊連續尋找守候了十幾個晝夜後,曹娥知道這樣下去是不可能找到父親的。 於是,她就將自己的衣裳拋到江水之中,然後雙膝跪在岸邊,對著江水說:「父親,如果您在天有靈,就成全女兒的孝心,讓這衣裳在您所在的位置沈下去吧!」 說也奇怪,她拋出的衣裳隨著江水漂流了一段距離後,在一個地方打了幾個轉兒,就沈了下去。曹娥見狀趕緊循著衣裳沈下去的地方,縱身跳了下去。 五天後,江面變得異常平靜,有人隱隱約約看見下游的江面浮著兩具屍體,走近一看,原來是曹娥背著她的父親。 當地的縣官得知後,也被曹娥的孝心和壯舉深深感動,下令把他們父女好好埋葬,並且立了一塊碑,將孝女曹娥的事跡記錄下來,供人們瞻仰、懷念。 後來,人們為了紀念曹娥,就在她投江的地方建起了「曹娥廟」,曹娥所居住的村子也改名為「曹娥村」,那條舜江也就改稱為「曹娥江」,並在曹娥投江尋父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來祭奠她。 端午節由來之四:紀念介子推 介子推,又稱介子、介推,春秋時期晉國人。 在春秋時期,晉國在晉獻公的時候,由於宮廷內訌,公子重耳避亂出逃,介子推就是跟隨重耳出逃的一個隨從。 在逃難的途中,由於食物缺乏,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做成湯,假冒麻雀肉湯給重耳食用。重耳知曉真相後十分感動,許諾日後要重賞介子推,這就是有名的「割股啖君」的典故。 十九年後,重耳在秦國的協助下平定了暴亂,繼位成為晉文公。 晉文公在賞賜功臣的時候,卻偏偏忘記了介子推。介子推也沒有邀功請賞,而是默默的帶?母親隱居於山西介休的綿山,遠離了喧囂的政壇。 事後,晉文公得知了介子推隱居山林,遂親自前往尋找。在尋找不果的情況下,命人放火焚山,企圖逼迫介子推下山。遺憾的是,介子推寧肯抱?一棵柳樹燒死在山上,也沒有出山,表現了一種鄙棄功名利祿的氣節。 為了紀念介子推,後人設立了寒食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來祭祀,其中以寒食節的傳說最為普遍。 端午節紀念介子推的傳說,最早見於東漢蔡邕所著的《操琴》一書。 端午節由來之五:紀念勾踐 勾踐,姒姓,又名鳩淺、菼執,夏禹後裔,越王允常之子,春秋末年越國國君。和吳國爭霸失敗之後,在范蠡的輔佐下,經過臥薪嘗膽,越國很快恢復實力,最終擊敗吳國。 在恢復實力過程中,越國做了很多事,充滿了陰謀和智慧。但有一條是:以划龍舟來操練水兵。這麼做是不讓吳國發覺越國練兵的動機。《越地傳》中對此有記載。 由於勾踐練兵採取的划龍舟的方式,而如今端午划龍舟比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。因此有人說,端午這個節日,也是為紀念勾踐而設立並沿襲的。 端午節由來之六:周處 周處是江蘇宜興人,三國東吳末年西晉初年人士,「浪子回頭金不換」、「周處除三害」的典故,講的就是他。年少時,被稱為「第三害」;後來努力向上,稱為國之棟樑。 史稱,在西晉時期,周處先後任新平太守、廣漢太守、楚內史、散騎常侍、御史中丞等職,工作勤勉,剛正不阿;得罪權貴,被派往西北討伐氐、羌等族叛亂,遇害於沙場。 值得重視的是,「端午」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《風土記》,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。因此,有人認為現在的端午節,也是紀念周處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